close

這次行銷業的謀職經驗分享很長,原本只打算大致交代一些注意事項,沒想到越寫越多。打了七頁的A4,很完整地交代這次轉職的來龍去脈,也當作我未來再轉職的參考。

 

版上優秀前輩分享過其他產業的寶貴謀職經驗,金融,媒體等等,綜合參考幫助肯定更多。雖然很多台灣學生到英國讀行銷,很可惜的版上沒有太多這方面的求職分享。希望以下分成三篇的心得可以幫助到一些需要這方面資訊的謀職者。

 

數月之前簡短地分享過公關公司的工作經驗,若有興趣,歡迎到ptt留英版參考,有機會我會轉貼過來。

 

英國政府在2010年末開始對非歐盟地區的外國人的工作規範有更改與更加嚴苛。畢業生工作簽證方面的規範相較於往年會有重大變更。在明年四月之前趕緊申請PSW,還是有機會在英國增長外國工作經驗。希望這篇分享可以幫助今年畢業的台灣的學生對英國(倫敦)就業市場有更多了解。

 

看過許多文章分享,很多人都謙虛地認為台灣學生可以競爭的只剩下中文。我並不認同。截至目前為止面試了近10間的公司,僅有一間公司是因為我的雙語能力特別與我面試。許多分享過求職經驗的優秀前輩,他們的工作性質也不一定用的到中文。

 

英國的雇主願意雇用外國謀職者的理由不只是他們的語言能力。不管是說英文,說中文或是其他語言,倫敦的雇主雇用外國謀職者是因為他們有公司內部員工需要的特質,可以幫公司創造價值。被錄用絕對是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:經驗,反應能力與進對應退等等更有價值的無形資產都是謀職者可以在CV上註明,然後面試的時候可以特別表現的。

 

雙語才能很厲害的,千萬別因為覺得英文講的沒有英國人好就失了自信!

 

***


雖然是熱門學科,幾乎每間大學都有這門課。公關與行銷業更是年年名列英國大學畢業生求職的熱門選擇。很矛盾的是,當我開始與公司雇主接觸之後,才發現許多公司要不將這個部門歸在業務發展下面,就是根本沒有這個部門,公司總經理兼職行銷經理,人力經理兼行銷副經理,這在中小型的公司是很常見的。

 

許多在Professional Services這個領域的中小型公司對行銷仍然是相當陌生的。原因可以歸咎於公司對行銷對業務發展的認知不足,許多公司都認為只要業務發展部門部門多打電話給潛在客戶,就可以拉到生意。曾經接觸過Credit Suisse的行銷部,我到現在仍然很難理解如此國際型的公司,他們的倫敦總公司的行銷部門只有三個人。

 

這次的行銷求職主要針對倫敦地區的公司,因此不一定適用於英國其他城市。我在台灣也沒有全職的工作經驗,僅有在校打工,銀行實習與義工經驗。全職的工作經驗全來自倫敦,所以無法提供公平的兩地工作環境的比較。我沒有豐厚的工作與謀職經驗,僅根據短短兩年在倫敦看到聽到的來分享。若版友有相同或不同的看法與經驗,歡迎討論分享。


我的求職模型比較積極主動。在這四個月的轉職期間,我不等待Job Agents打電話給我;相反地,對於我有興趣的職缺,我都是主動接洽負責的仲介。這是增加面試機會的方式之一,也是縮短謀職時間的手段。唯有積極地接洽仲介與雇主,才可以讓他們對你有更多的了解,也向他們證明謀職者的語言能力是沒有問題的,然後脫穎而出。


轉職的心情難免不安,一邊工作一邊轉職可以做的事情實在有限。英國人力的工作步調緩慢,即使是在倫敦的法律金融產業也是一樣。謀職者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。一份好的工作花上3~6個月是可以預期的,在英國的勞動市場平均時間是六個月。目前為止,Google的人力部在我投完CV的兩個半月過後才與我聯繫安排面試,創下紀錄。

 

尋找新工作的動機很單純:我相信我值得更好。在舊公司做了大約一年多的時候,我發現我的興趣不在公關,也無法做的完美。與其苟言殘喘,不如向前邁進。很幸運地,我在舊公司工作這段時期,接觸了許多網路行銷與活動企劃,這是許多公司有興趣加以發展的領域,加上我的公關背景與建立的人脈,加了許多分數,也才能轉職成功。

 

舊工作領域是公共關係 (Agency role),新工作是行銷 (仍是agency)。原本的產業Professional Services, 所以包含了法律,金融,會計等等領域; 新公司是一間幫大型公司做行銷的顧問公司,客戶包含了電子消費,金融消費,石油與旅遊等等,領域算是相當廣泛。


在英國行銷人才分布在In-houseAgency。一間公司的行銷部內的行銷執行是Marketing Executive (ME) 這是In-house 的職稱; 中大型的公司通常會與外部的Marketing/PR Agency合作,Agency工作的行銷執行通常稱作Account/Project Executive。在相同年資經驗的條件之下,通常In-house的薪水會比Agency高一些,這當然看Agency大小而定,有些中大型的Agency薪水也很不賴。

 

以性質來說, In-house agency有不同的工作步調。對Agency來說,In-house Marketing Team是客戶,是財務來源。如果客戶不滿意服務,可能下年度就不續約。In-house的立場則相反, 付費就是要看到產出。所以很現實地, In-house Marketing TeamAgency的要求很多,Agency也會盡其所能地滿足客戶。

 

In-house 職通常肥缺,這與前段介紹的許多公司對行銷這個領域不熟悉有關係,所以英國大部份的行銷/公關人才都分佈在AgencyAgency 的工作經驗對於轉進In-house 有很大的幫助,更容易說服雇主雇用謀職者。

 

我建議求職者投每一份履歷都要作紀錄,這對追蹤求職流程相當重要。開一份Excel,將公司名稱,仲介公司,接觸過仲介/雇主名字與聯絡媒介,日期時間都記錄下來。這是一位佛心仲介教我的,我覺得相當有用。有些時候投完CV,雇主/仲介可能不會馬上聯繫。有這個紀錄,即使雇主過了兩個月才來聯繫,也有可以參考的資料。

 

這次轉職,與數不清的人力仲介通過電話,與顧問交涉還有與雇主的面試經驗算是相當豐富。目前算下來大約與10間左右的雇主初步面試過,然而進到最後一輪的面試大約只剩2-3間。每一次的面試都是讓下一次面試更好的練習,所以即使有拒絕,也千萬不要氣餒!越戰越勇,最後工作就是你的!


背景:

政大經濟, Merit

華威政治經濟, Awarded

PR Certification with CIPR, Merit

 

公關公司工作時間:17個月

 

註:CIM Chartered Institute of Marketing)證照我是沒有。雖然許多職缺都說希望有證照,但我也有聽過人力仲介說這對錄取與否不重要,目前為止沒有公司用證照當作理由拒絕我。但大部份倫敦資深的行銷人都有這個證照,主要透過公司補助取得。我想這個證照對剛畢業的學生,或是完全沒有相關經驗的謀職者是很有幫助的。

 

在這三個月的期間,可以分成幾個階段:

CV撰寫 ﹠寄送>>接洽人力仲介/雇主>>初步面試>>第二關面試(測驗 ﹠專案發表)

 


 


 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ngwenCheng 的頭像
    MingwenCheng

    倫敦生活記事

    Mingwen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